战车变战斗机器人,俄军黑科技,中国早就有,用不用只看需要

佳佳智谈   2023-07-29 08:49:5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俄军坦克装甲车的大规模机器人化改造

俄罗斯国有军工企业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普罗米修斯”系统的软硬件复合体,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军用地面车辆改造成遥控机器人单位。这套系统可以应用于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和坦克等各种型号的车辆,无论是轮式还是履带式都可以进行改造。更令人惊叹的是,改造后的车辆仍然保留着原有的乘员位置,仍可以作为有人版的战车使用。

这项技术的意义在于,通过将驾驶员从车辆中解放出来,利用遥控技术将车辆转变为机器人,可以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使用,避免了驾驶员在战斗中的伤亡风险。例如,在当前的乌克兰冲突中,如果冲锋线上的车辆都是这种机器人战车,即使遭受无人机的空袭,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无人化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只需要关注和保护设备本身,而不再需要考虑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前的针对驾驶员的杀伤逻辑将失效,比如敌方投掷手榴弹到BMP战车内,可能会导致所有乘员死亡。而机器人战车则不需要打开舱盖,即使手榴弹投入车内,也不会破坏遥控设备,它还可以继续冲锋向前。因此,如果“普罗米修斯”系统可以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实战中,那么以前俄罗斯使用自爆装甲车的战术将会给乌克兰军队带来更大的威胁。

此外,这些由有人战车改造而来的机器人战车对敌人具有更大的心理压力。敌人无法判断车辆上是否有人员,可能会出现用导弹击中看似爆炸火光四起的情况,但实际上遥控设备并未受损,当敌人接近时,车辆上的武器又重新开火,让敌人措手不及。俄罗斯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作战机器人,例如“天王星”系列机器人战车主要用于扫雷。然而,这种专门研发的机器人战车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用于作战时的消耗过大,同时由于体积较小,搭载的火力也有限。相比之下,改造自有人版战车的机器人战车在续航能力和火力上都更具优势。并且,改造旧装备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封存的冷战时期T54/55坦克成为明智的选择。

我国军方的无人化技术探索

我国解放军和军工单位也早在2014年就开始探索无人化平台的应用。2014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成立了地面无人平台研发中心,并举办了第一届“跨越险阻-2014”地面无人平台挑战赛。当时有10多家科研院所和21支无人车队参与比赛,其中最大的一辆车就是无人驾驶的63式装甲车,这恰好可以作为“普罗米修斯”系统改造的潜在平台。因此,可以说我军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只是目前还没有现实的需求去开发类似“普罗米修斯”系统的技术。

首先,我军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储备需要集中使用的老式坦克和装甲车辆。其次,我国制造专门的无人战车的产能很可能比俄罗斯更强大,因此可以直接开发专用的无人战车。然而,以我国的实力来看,单独推出类似于普罗米修斯的无人作战模块并不难。当我国面临高风险区域的作战需求时,有人坦克装甲车和卡车改造成无人载具的速度一定比俄罗斯快。我国在重工业方面发达,大量生产工程机械的企业也已多次参与无人战车的研发,因此在战时很可能转产军用装甲车辆。因为我国制造的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较低,这也使得我国在这方面具备全球最低的制造成本。

总结起来,俄军正在大规模机器人化改造坦克装甲车,通过将其改造成无人遥控机器人战车来提高作战能力并降低伤亡风险。我国军方和军工单位也早在2014年就开始无人化平台的研发,并举办了挑战赛。虽然我军目前没有类似普罗米修斯系统的现实需求,但以我国的实力和制造能力,未来在面临高风险区域作战需求时,我军改造坦克装甲车和卡车成无人载具的速度将比俄军更快。此外,我国军工研制的多款无人战车已亮相多次,我们的产能和制造成本都具备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