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张宇 实习生 邓菲)看着营房西街2号楼整洁畅通的走廊,陈淑凤脸上露出笑容,她总结为居民打通“生命通道”的过程时拍了拍胸脯说,“用心用情用力,见人见事见面。”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属地街道、社区联合消防、城管、燃气等部门,合力解决了一个困扰居民20年的消防安全“顽疾”。
7月7日,记者跟随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法华南里社区党委书记陈淑凤来到营房西街2号楼,据悉,这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6层建筑,设有2个单元,其中2至6层每层12户,共用一个东西贯通的走廊。
记者看到,这条长长的走廊是居民通往楼梯的唯一疏散通道。如今每层楼的走廊干净整洁无堆物,每隔几米放置着灭火器,增设了应急照明灯和人员疏散指示标识,楼道转角处还张贴了《营房西街2号楼居民公约》,而在一个多月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
“部分居民私装防盗门,圈占走廊空间,有的当成储物间,有的把水电和燃气接出来,改造成了厨房,装修档次还不低,这导致走廊被隔断,有的部分被占用时间长达20年之久。”陈淑凤分析原因说,“大部分住户都是一居室,面积40平方米左右,有的还住着祖孙三代,久而久之,走廊就被圈占了。”
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三处消防监督员左志军称,堵占疏散通道是违法行为,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不仅居民疏散逃生困难,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也会受阻,一扇扇私装的防盗门,将大大增加营救的难度和时间。”
今年4月中下旬,体育馆路街道接到不少居民关于营房西街2号楼走廊被堵占的投诉。体育馆路街道工委书记秦磊说,街道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推动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成立了由街道领导、责任部门、法华南里社区组成的调查工作组,多次入户摸排并核实住户家庭情况,精准绘制楼内布局图。期间,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没少“碰钉子”,吃“闭门羹”。
“我们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但居民的情绪我们也理解,拆谁家,谁家高兴啊?”陈淑凤坦言,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需求,街道与社区工作人员,包户到人,责任到人,对居民的合理要求进行统计,兼顾居民休息时间和施工安全,从易到难倒排工期、给被拆私装门的居民免费安装防盗门窗、帮忙恢复厨房、改装水气电热管线等。“我们站在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居民自然也会站在你的角度考虑。”
营房西街2号楼居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当初她看到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宣传消防知识,并提供拆除后的整改方案,内心慢慢接受了自家私装门需要被拆除的现实。“自己花钱装的门,拆掉觉得可惜,也不习惯,但安全第一,什么也比不上生命重要。之前大家堆放东西磕磕碰碰的,现在居住的环境安全多了。”
秦磊说,街道先后5次组织集中拆除行动,并对楼道堆物堆料进行彻底清理。“从4月24日开始做入户工作,截至5月12日,营房西街2号楼的走廊已基本恢复原状,共拆除私装防盗门20处,清理堆物堆料、可燃物10余吨。”
“拆除私装防盗门不是结束,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是一个长期工作,社区会加强日常管理,每日安排人员巡查,发现新生堆物及时与居民沟通,并通过周末卫生大扫除、‘消防安全进万家’等活动,与居民共同管理好这条‘生命通道’。”陈淑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