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视大清老早起床送孩子上学为畏途。
根本的原因是我作息紊乱,一周白班,一周夜班,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多年。极端时候,别人在吃头汤面了,我才刚到家。更多的场景,是夜班结束后匆匆回家,路上车辆稀少,几乎没有行人,到了小区,偶尔还要为寻找地面停车位而烦恼。
(资料图)
这种情况下,我没法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当你一早被闹钟叫醒头昏脑涨的时候,送孩子上学便成了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冬天的早晨,那种因为睡眠不足而浑身发冷的状态,让人颇为无奈。甚至会生出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比如家要是在学校边上就好了,最好是走几步路就到。
以前住的地方倒还真是这样,小区紧挨着学校,一墙之隔,十分方便,而且安全,即使大人不送,小孩自己去上学也没问题。但你现在搬出来了,“以前”也回不去了。
我测算过我们居住的小区到学校的非直线距离,大概是1600米,一个很尴尬的数字。走路吧,花的时间太长,而且小朋友身上还背着沉重的书包,因此这个方案必然是被否决的。开车吧,绝大部分时候都很堵,尤其是碰到雨天,除非你很早就出门,领先别人一大步。
大宝又有个奇特的爱好——说爱好可能夸张了点,她总是想要第一个到校,为此不惜在冷风里等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事情。回想自己小时候,好像并没有这样的执拗念头。显然,她的想法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然,轮到我送她的时候,她会经常处于迟到的边缘。我的想法很简单,过于早起不合实际,中不溜秋的时间段送出去,肯定是最堵的时候,所以我的选择经常是比大部分人都晚一些,这样既不太拥堵,也可以保证她准时到校。事实上,在我负责送她的时候,她确实也没有迟到过。
但只要在路上,这一段短暂的亲子时光就会充满乐趣。自小宝也开始上幼儿园起,就尤其如此。两个小家伙在车里叽叽喳喳,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偶尔也能插上几句话,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听她们谈论各种话题,以及各自校园里的种种趣事。这样的时光会让人忘却一切烦恼。
本学期,大宝特意把书包的分量减轻,除了当天需要的课本,什么也不带。她想自己步行去学校。我们考虑了很久,感觉这种做法颇为冒险,没有贸然答应,但也愿意在送她过两个红绿灯后,让她尝试自己走一段路。这段路不长,也是纯粹的人行道,只要走路时不旁逸斜出,是相对安全的。这就像回到了我们的小时候,没有父母相送,至多也就是与小伙伴们结伴去上学。
大宝已经读三年级下学期了,这个时候有“独立”的想法,很正常。这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每一次接送,都是在为下一次不接送作准备。
童年这么短,送着送着,孩子就不需要你送了。你现在视为负担的早接晚送、诸事叮咛,操碎心思的“会不会冷,会不会热”,牵肠挂肚的昨天的作业、前天的班上纠纷,可能在一个早上,这些一切就成了过去完成式,小家伙突然有了自己的世界,把门锁上,把钥匙扔掉,只留下老父亲、老母亲在门外逡巡、张望,插不进一句嘴。
日子如流水。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这件事,对他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对我来说却意义非凡。它让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她们社会化的进程在加快,而这种变化,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如果你没有捕捉到,那是一个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