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丁家发
近年来,景区厕所革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但部分智慧厕所仍存在“不智慧”的问题。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昆明翠湖公园的一座智慧公厕如厕时竟有时间限制,到了10分钟便不断重复提醒,让如厕者心理压力很大,“害怕下一分钟门就打开了。”爆料发布后,引起了众多讨论。该公厕管理方告诉记者,倒计时只是起到提醒作用,实际使用并没有时间限制。(8月1日央广网)
按理说,景区厕所革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应当方便市民和游客,让他们有更好的如厕体验。然而,昆明翠湖公园的智慧公厕,到了10分钟便不断语音催促,却让如厕者“如坐针毡”。智慧公厕怎能如此“不智慧”,这种缺乏人性化的做法,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还如厕者“如厕自由”。
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10分钟足够完成如厕。但现如今,很多人带手机上厕所都有刷微信、抖音等习惯,无形中拉长了如厕的时间,10分钟通常就不够了;如果遇到拉肚子、便秘等特殊状况,时间就更不够了。设置10分钟的限制,超时就语音不断重复提醒,无疑给如厕者添堵,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还怎能让人酣畅淋漓地如厕呢。难怪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听劝!宁愿拉身上也别进去》,称其第一次上这种公共厕所,进去以后“立马后悔了”,语音催促重复了三遍,让她压力很大,“吓死我了,我怕那个门会自动弹开,赶紧结束了”。
据了解,“10分钟警报”并非该厕所特有,昆明市区的智慧厕所都会有相应的语音提醒。而智慧公厕限时报警,也并非只有云南一省特有。2020年,上海闵行区在颛桥镇鑫都路水文化公园投入智慧型公厕,15分钟就会警铃大作。郑州也有智慧公厕设置了计时器,会显示如厕时间,如果超过了15分钟,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过来,确认厕所内的人是否有意外情况。可见,设定如厕时间限制,是智慧厕所的普遍做法,不管是提高厕位利用率,还是担心如厕者安全也好,对如厕者来说,都会感到不自在。
实质上,极少有人会“占着茅坑不拉屎”,故意在厕所里长时间耗着。对如厕设置时间限制,本身就是非人性化的多余做法,让市民和游客感觉到没有“如厕自由”。因此,智慧公厕应当讲“智慧”,不该给如厕者添堵,要尽量方便如厕者“方便”。一方面,取消如厕时间限制,避免“超时报警”或“语音催促”,增加如厕者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为防止如厕发生意外,可以在厕位里安装应急报警按钮,让如厕者自我报警,或超过设定的如厕时间,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及时救助发生意外的如厕者。
总而言之,智慧公厕一定要发挥其“智慧”,给如厕者带来方便。而限制如厕时间的“智慧”功能,反而给如厕者带来了心理压力和不适,还是省省吧,已经安装的也应尽快停止使用或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