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产弹射型航母使用的下一代固定翼舰载战斗机,早年间各界曾有过不少争议,即究竟是歼-20会发展出舰载型,还是说以FC-31为母型的国产中型隐身战机会成为舰载机。如今,随着FC-31正式发展为歼-35战斗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选型工作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不过,在近期央视对“福建舰”的相关报道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歼-20重型隐身战机上舰”一事的概率恐怕仍并不为0。
搭载歼-20的国产航母模型
在央视对“福建舰”近况加以报道时,一艘国产航母大比例模型出镜,其飞行甲板上赫然出现了国产歼-20隐身战机的身影。长期关注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人或许会一眼看出,这是当年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的展品。这款模型展出时,“福建舰”还没有下水,其一度让各界眼前一亮,纷纷发出“歼-20有望上舰”的期待之声。
(资料图)
歼-20舰载机模型还使用了折叠翼
不过在这里,或许先要给这些始终抱有“舰载型歼-20”美好愿望的人泼上一盆冷水了。如果他们现在再去北京军博,恐怕会失望地发现,那款大比例航母模型上的舰载机模型中,已经不再有歼-20的身影。显然,央视对“福建舰”近况进行报道时所使用的视频素材,是几年前的“老东西”了,这才让不少人重燃“重型隐身战机上舰”的美好愿望。
美国海军的F-35C舰载机
诚然,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对发展舰载型歼-20一事念念不忘,也对国产弹射型航母不携带重型战斗机的做法而耿耿于怀。不过,从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均选择中型隐身战机为新一代舰载机的做法来看,这一“不约而同”的思维显然并非完全的巧合。
美军F-4舰载战斗机
严格来说,如果仅看起飞重量和航程指标,中国的歼-35和美国的F-35C舰载机,其实已经越来越接近冷战时期的重型舰载战斗机了。在弹射器的加持下,美军F-35C隐身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1吨,中国歼-35的推测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8吨,基本均达到或部分超过了冷战期间的美制F-4“鬼怪”舰载战斗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也在28吨左右。
载机量是航母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
而对于在航空母舰这一特殊平台上使用的飞机来说,舰载机的尺寸、重量、航程和载弹量等指标,从来都不可能完美地做到“面面俱到”,而是只能互相妥协。更重要的是,相比起陆基机场,航母载机量相对有限且航母这一平台也更容易被摧毁,故每一架舰载机都对航母至关重要。
歼-35上舰预想图
从这个角度来说,航母载机量可谓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航母舰载机部队与敌方陆基航空兵交战的过程中,往往会默认航母载机量是“永远都不够用”的。因此,大尺寸、大重量的重型舰载机自然在综合性能方面很“香”,但这又会减少航母可携带的战机数量,故战机尺寸和航母载机量始终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程度上。在这方面,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都优先选择了保证航母载机量,在舰载机的尺寸等指标上作出某些取舍。
航母很难快速补充损失的舰载机
在这里就必须要说说航母和舰载机的作战条件了。相比起陆地上空,海洋上空的作战环境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一旦远离海岸线,航母就很难再获得足够的岸基战机支援,只能依赖自身携带的舰载机维持航空战力,说白了就是损失一架就少一架,很难快速获得补充。因此,无论是出于主动进攻还是防御自保,舰载机搭载量始终是航母、尤其是大型航母最为重视的指标之一。
歼-35战斗机预想图
以8万吨级以上的现代大型航母来看,具备制空作战能力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的搭载量,基本不应少于48架左右。而得益于电磁弹射器、航空发动机性能进步和材料学与气动外形设计的突破,歼-35和F-35C的整体性能早已优于昔日的F-14、苏-33和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甚至能在某些局部性能上强过F-22或歼-20等出现时间较早的陆基重型五代机。
歼-35上舰预想图
中型舰载隐身战机或许无法与陆基重型隐身机实现对等对抗,但基础性能上并不存在代差,这就给了海军航空兵得以接受此类中型隐身战机的先决条件。而若非要让已有的重型五代机上舰,则可能大大挤压航母载机量,一旦部分战机受损或被击落,那航母舰队的航空兵力规模别说是主动进攻了,连防空战线都可能出现巨大的漏洞。
歼-20上舰的一幕或并无可能了
至于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是不是一定不会采购国产重型五代机歼-20,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海军航空兵未来还需要保留一定规模的岸上基地和岸基航空兵力,那作战半径更大的歼-20倒确实是海航部队的一大理想选择。只不过从如今的趋势来看,解放军海航部队的主要阵地将向航母转移,诸多岸基航空兵部队开始划入空军序列,故海航部队采购歼-20一事的可能性恐并非很大。